热门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果蔬粉  岩藻黄质  人参提取物   岩藻黄质   枸杞粉QS   植物提取物厂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公司地址:西安市莲湖区

联系电话:13991934045

首页 > 新闻动态>行业资讯

植物源农药产品

来源:西安生物科技公司 |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17日

多年来,化学农药因效果好、见效快、价格便宜、使用方便而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然而,其引起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明显。从今年开始,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将被禁止在我国境内销售和使用,因此,寻找两高农药的替代品成为我国农业的紧要任务。

基于我国拥有丰富的植物源农药生物资源优势和农药加工开发研制的成功经验,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高效利用及环境、食品安全角度出发,发展生物活性高、毒性低和环境相容性好的绿色农药——植物源农药,提高现有农药品种的利用效率,减轻环境负面压力,促进农药工艺技术及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源农药,就是直接利用或提取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等或利用其次生代谢物质制成具有杀虫或杀菌作用的活性物质。据统计世界上药用植物有11020种(含种下等级1208个),目前已报道过具有控制有害生物活性的高等植物达2400余种,其中具有杀虫活性的1000多种,杀螨活性的39种,杀鼠活性的109种,杀线虫活性的108种;对昆虫具有拒食活性的384种,忌避活性的279种,引诱活性的28种,引起昆虫不育的4种,调节昆虫生长发育的31种;抗真菌的94种,抗细菌的11种,抗病毒的17种。而苦参碱、除虫菊酯、烟碱、印楝素等植物源农药已在有害生物防治上有广泛的应用。

据调查统计,我国作为农药的植物主要集中于楝科、菊科、豆科、卫矛科和大戟科等30多科,其中以楝科、豆科和卫矛科的植物被认为最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华南农业大学、西北农业大学和有关单位协作,在主要研究楝科植物的基础上,先后曾对分属于30余科的500多种植物,20多种农业害虫为试虫进行了忌避、拒食、内吸、触杀及抑制生长发育等方面的一系列室内及田间试验,发现了一批有希望的品种,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目前我国登记的40种植物源农药有烟碱、苦参碱、印楝素、鱼藤酮、松脂合剂、除虫菊素、丁子香酚、蛇床子素、菇类蛋白多糖、苦皮藤素、大蒜素、楝素、苦皮滕素、野燕枯、苦豆素、藜芦碱、川楝素、茴蒿素、百部碱、苦皮藤素、松脂合剂、蜕皮素A、蜕皮酮、螟蜕素、香芹酚、海葱苷、毒鼠碱、吲哚乙酸类、赤霉素、芸薹素内酯、植物细胞分裂素、脱落素等。

且我国植物源农药多为复剂,主要品种有:烟碱+(印楝素、鱼藤酮、阿维菌素、蓖麻油酸、除虫菊素、氯氰菊酯、苦参碱、辣椒碱、马钱子碱、莨菪碱);阿维菌素(微生物源农药)+(印楝素、鱼藤酮、辣椒碱、烟碱、苦参碱);辛硫磷+蓖麻油酸、油酸、百部碱+楝素;苦参碱+(硫磺+氧化钙、氯氰菊酯、灭多威、氰戊菊酯、小檗碱、烟碱、印楝素);鱼藤酮+(敌百虫、除虫菊素、氰戊菊酯、辛硫磷、水胺硫磷);苦豆子()+(灭多威、辛硫磷);丁子香酚+香芹酚;黄酮+(助壮素、黄芩苷,调节棉花生长);高渗剂+(苦参碱、烟碱、鱼藤酮);氧化苦参碱+补骨内酯;莰酮+杀虫双等

植物源农药杀虫剂按其有效成分活性与化学结构及用途一般分为以下几大类:

1 生物碱类

此类物质对昆虫的毒力最强,对昆虫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如毒杀、忌避、拒食、麻醉和抑制生长发育等,主要有苦参碱、烟碱、黄连碱、雷公藤碱、百部碱、辣椒碱、黎芦碱、小蘖碱、喜树碱、次喜树碱、乌头碱、毒扁豆碱、三尖杉碱、毒芹碱、胡椒碱等。

2 萜烯类

包括蒎烯、单萜类、倍半萜、二萜类、三萜类。这类物质有拒食、内吸、麻醉、忌避、抑制生长发育、破坏害虫信息传递和交配,兼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主要有印楝素、川楝素、茶皂素、苦皮藤素、闹羊花素等。

3 萘醌和黄酮类

多以甙或甙元、双糖甙或三糖甙状态存在,对昆虫表现为拒食和抗生作用。主要有苦参素、鱼藤酮、毛鱼藤酮、胡桃醌、类鱼藤酮等。

4 精油类

是一类分子量较小的植物次生代谢物质,此类不仅具有毒杀、熏杀、忌避或引诱、拒食、抑制生长发育等作用,还具有昆虫性外激素和引诱作用,多用于防仓库害虫,如菊蒿油、薄荷油、百里香油、肉桂精油、松节油、芸香精油、芜香精油等。

5 光活化毒素类

这类物质在光照下对害虫杀伤力成几倍甚至上千倍的提高,它们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如聚乙炔类的茵陈二炔等。

6 甾体类

此类具有拒食、毒杀和抗生作用,主要有Nic-1!Nic-2及植物质蜕皮酮、牛藤甾酮等。

此外,还有羟酸酯类,如除虫菊酯;木脂素类,如乙醚酰透骨草素;糖苷类,如番茄苷等。

目前,植物源农药在我国已成为一类重要农药,但与化学农药比较起来市场占有率很低,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药效反应慢。植物源农药根本上不具备化学农药用量少、见效快的优点,遇到突发性和毁灭性病虫害时,更是难当重任。另外,农民认为,用高毒农药和植物源农药等生物农药生产的农产品在市场上并没有明显的价格差,这也是部分农民不愿使用的重要原因。因此,农产品市场还要切实建立起品质检测和质量价格差的运行机制,用质量和价格的双重杠杆来调节和激发农民放弃使用高毒农药。
  其二,农民缺乏科学使用植物源农药等生物农药的环保意识和技能。新产品走向市场,最主要的工作就在于推广。因此,各涉农部门应加大对生物农药的宣传及推广使用力度,使广大农民提高环保意识,掌握其使用技能,以提高农民使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其三,植物源农药企业小而分散,品种单一,发展困难,企业易受市场冲击,在农药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势下销售困难。同时,科研和生产脱节又使产品的生产销售利润不能按比例用于产品研究开发,使植物源农药的发展无法进入正常的快速发展轨道。因此,植物源农药企业走联合之路是当务之急。

尽管植物源农药在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但由于其高效、广谱、对人畜安全及生态环境相容等特点,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也必将成为21世纪农药的主导产品之一。

 

多年来,化学农药因效果好、见效快、价格便宜、使用方便而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然而,其引起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明显。从今年开始,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将被禁止在我国境内销售和使用,因此,寻找两高农药的替代品成为我国农业的紧要任务。

基于我国拥有丰富的植物源农药生物资源优势和农药加工开发研制的成功经验,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高效利用及环境、食品安全角度出发,发展生物活性高、毒性低和环境相容性好的绿色农药——植物源农药,提高现有农药品种的利用效率,减轻环境负面压力,促进农药工艺技术及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源农药,就是直接利用或提取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等或利用其次生代谢物质制成具有杀虫或杀菌作用的活性物质。据统计世界上药用植物有11020种(含种下等级1208个),目前已报道过具有控制有害生物活性的高等植物达2400余种,其中具有杀虫活性的1000多种,杀螨活性的39种,杀鼠活性的109种,杀线虫活性的108种;对昆虫具有拒食活性的384种,忌避活性的279种,引诱活性的28种,引起昆虫不育的4种,调节昆虫生长发育的31种;抗真菌的94种,抗细菌的11种,抗病毒的17种。而苦参碱、除虫菊酯、烟碱、印楝素等植物源农药已在有害生物防治上有广泛的应用。

据调查统计,我国作为农药的植物主要集中于楝科、菊科、豆科、卫矛科和大戟科等30多科,其中以楝科、豆科和卫矛科的植物被认为最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华南农业大学、西北农业大学和有关单位协作,在主要研究楝科植物的基础上,先后曾对分属于30余科的500多种植物,20多种农业害虫为试虫进行了忌避、拒食、内吸、触杀及抑制生长发育等方面的一系列室内及田间试验,发现了一批有希望的品种,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目前我国登记的40种植物源农药有烟碱、苦参碱、印楝素、鱼藤酮、松脂合剂、除虫菊素、丁子香酚、蛇床子素、菇类蛋白多糖、苦皮藤素、大蒜素、楝素、苦皮滕素、野燕枯、苦豆素、藜芦碱、川楝素、茴蒿素、百部碱、苦皮藤素、松脂合剂、蜕皮素A、蜕皮酮、螟蜕素、香芹酚、海葱苷、毒鼠碱、吲哚乙酸类、赤霉素、芸薹素内酯、植物细胞分裂素、脱落素等。

且我国植物源农药多为复剂,主要品种有:烟碱+(印楝素、鱼藤酮、阿维菌素、蓖麻油酸、除虫菊素、氯氰菊酯、苦参碱、辣椒碱、马钱子碱、莨菪碱);阿维菌素(微生物源农药)+(印楝素、鱼藤酮、辣椒碱、烟碱、苦参碱);辛硫磷+蓖麻油酸、油酸、百部碱+楝素;苦参碱+(硫磺+氧化钙、氯氰菊酯、灭多威、氰戊菊酯、小檗碱、烟碱、印楝素);鱼藤酮+(敌百虫、除虫菊素、氰戊菊酯、辛硫磷、水胺硫磷);苦豆子()+(灭多威、辛硫磷);丁子香酚+香芹酚;黄酮+(助壮素、黄芩苷,调节棉花生长);高渗剂+(苦参碱、烟碱、鱼藤酮);氧化苦参碱+补骨内酯;莰酮+杀虫双等

植物源农药杀虫剂按其有效成分活性与化学结构及用途一般分为以下几大类:

1 生物碱类

此类物质对昆虫的毒力最强,对昆虫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如毒杀、忌避、拒食、麻醉和抑制生长发育等,主要有苦参碱、烟碱、黄连碱、雷公藤碱、百部碱、辣椒碱、黎芦碱、小蘖碱、喜树碱、次喜树碱、乌头碱、毒扁豆碱、三尖杉碱、毒芹碱、胡椒碱等。

2 萜烯类

包括蒎烯、单萜类、倍半萜、二萜类、三萜类。这类物质有拒食、内吸、麻醉、忌避、抑制生长发育、破坏害虫信息传递和交配,兼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主要有印楝素、川楝素、茶皂素、苦皮藤素、闹羊花素等。

3 萘醌和黄酮类

多以甙或甙元、双糖甙或三糖甙状态存在,对昆虫表现为拒食和抗生作用。主要有苦参素、鱼藤酮、毛鱼藤酮、胡桃醌、类鱼藤酮等。

4 精油类

是一类分子量较小的植物次生代谢物质,此类不仅具有毒杀、熏杀、忌避或引诱、拒食、抑制生长发育等作用,还具有昆虫性外激素和引诱作用,多用于防仓库害虫,如菊蒿油、薄荷油、百里香油、肉桂精油、松节油、芸香精油、芜香精油等。

5 光活化毒素类

这类物质在光照下对害虫杀伤力成几倍甚至上千倍的提高,它们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如聚乙炔类的茵陈二炔等。

6 甾体类

此类具有拒食、毒杀和抗生作用,主要有Nic-1!Nic-2及植物质蜕皮酮、牛藤甾酮等。

此外,还有羟酸酯类,如除虫菊酯;木脂素类,如乙醚酰透骨草素;糖苷类,如番茄苷等。

目前,植物源农药在我国已成为一类重要农药,但与化学农药比较起来市场占有率很低,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药效反应慢。植物源农药根本上不具备化学农药用量少、见效快的优点,遇到突发性和毁灭性病虫害时,更是难当重任。另外,农民认为,用高毒农药和植物源农药等生物农药生产的农产品在市场上并没有明显的价格差,这也是部分农民不愿使用的重要原因。因此,农产品市场还要切实建立起品质检测和质量价格差的运行机制,用质量和价格的双重杠杆来调节和激发农民放弃使用高毒农药。
  其二,农民缺乏科学使用植物源农药等生物农药的环保意识和技能。新产品走向市场,最主要的工作就在于推广。因此,各涉农部门应加大对生物农药的宣传及推广使用力度,使广大农民提高环保意识,掌握其使用技能,以提高农民使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其三,植物源农药企业小而分散,品种单一,发展困难,企业易受市场冲击,在农药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势下销售困难。同时,科研和生产脱节又使产品的生产销售利润不能按比例用于产品研究开发,使植物源农药的发展无法进入正常的快速发展轨道。因此,植物源农药企业走联合之路是当务之急。

尽管植物源农药在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但由于其高效、广谱、对人畜安全及生态环境相容等特点,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也必将成为21世纪农药的主导产品之一。

多年来,化学农药因效果好、见效快、价格便宜、使用方便而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然而,其引起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明显。从今年开始,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将被禁止在我国境内销售和使用,因此,寻找两高农药的替代品成为我国农业的紧要任务。

基于我国拥有丰富的植物源农药生物资源优势和农药加工开发研制的成功经验,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高效利用及环境、食品安全角度出发,发展生物活性高、毒性低和环境相容性好的绿色农药——植物源农药,提高现有农药品种的利用效率,减轻环境负面压力,促进农药工艺技术及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源农药,就是直接利用或提取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等或利用其次生代谢物质制成具有杀虫或杀菌作用的活性物质。据统计世界上药用植物有11020种(含种下等级1208个),目前已报道过具有控制有害生物活性的高等植物达2400余种,其中具有杀虫活性的1000多种,杀螨活性的39种,杀鼠活性的109种,杀线虫活性的108种;对昆虫具有拒食活性的384种,忌避活性的279种,引诱活性的28种,引起昆虫不育的4种,调节昆虫生长发育的31种;抗真菌的94种,抗细菌的11种,抗病毒的17种。而苦参碱、除虫菊酯、烟碱、印楝素等植物源农药已在有害生物防治上有广泛的应用。

据调查统计,我国作为农药的植物主要集中于楝科、菊科、豆科、卫矛科和大戟科等30多科,其中以楝科、豆科和卫矛科的植物被认为最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华南农业大学、西北农业大学和有关单位协作,在主要研究楝科植物的基础上,先后曾对分属于30余科的500多种植物,20多种农业害虫为试虫进行了忌避、拒食、内吸、触杀及抑制生长发育等方面的一系列室内及田间试验,发现了一批有希望的品种,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目前我国登记的40种植物源农药有烟碱、苦参碱、印楝素、鱼藤酮、松脂合剂、除虫菊素、丁子香酚、蛇床子素、菇类蛋白多糖、苦皮藤素、大蒜素、楝素、苦皮滕素、野燕枯、苦豆素、藜芦碱、川楝素、茴蒿素、百部碱、苦皮藤素、松脂合剂、蜕皮素A、蜕皮酮、螟蜕素、香芹酚、海葱苷、毒鼠碱、吲哚乙酸类、赤霉素、芸薹素内酯、植物细胞分裂素、脱落素等。

且我国植物源农药多为复剂,主要品种有:烟碱+(印楝素、鱼藤酮、阿维菌素、蓖麻油酸、除虫菊素、氯氰菊酯、苦参碱、辣椒碱、马钱子碱、莨菪碱);阿维菌素(微生物源农药)+(印楝素、鱼藤酮、辣椒碱、烟碱、苦参碱);辛硫磷+蓖麻油酸、油酸、百部碱+楝素;苦参碱+(硫磺+氧化钙、氯氰菊酯、灭多威、氰戊菊酯、小檗碱、烟碱、印楝素);鱼藤酮+(敌百虫、除虫菊素、氰戊菊酯、辛硫磷、水胺硫磷);苦豆子()+(灭多威、辛硫磷);丁子香酚+香芹酚;黄酮+(助壮素、黄芩苷,调节棉花生长);高渗剂+(苦参碱、烟碱、鱼藤酮);氧化苦参碱+补骨内酯;莰酮+杀虫双等

植物源农药杀虫剂按其有效成分活性与化学结构及用途一般分为以下几大类:

1 生物碱类

此类物质对昆虫的毒力最强,对昆虫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如毒杀、忌避、拒食、麻醉和抑制生长发育等,主要有苦参碱、烟碱、黄连碱、雷公藤碱、百部碱、辣椒碱、黎芦碱、小蘖碱、喜树碱、次喜树碱、乌头碱、毒扁豆碱、三尖杉碱、毒芹碱、胡椒碱等。

2 萜烯类

包括蒎烯、单萜类、倍半萜、二萜类、三萜类。这类物质有拒食、内吸、麻醉、忌避、抑制生长发育、破坏害虫信息传递和交配,兼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主要有印楝素、川楝素、茶皂素、苦皮藤素、闹羊花素等。

3 萘醌和黄酮类

多以甙或甙元、双糖甙或三糖甙状态存在,对昆虫表现为拒食和抗生作用。主要有苦参素、鱼藤酮、毛鱼藤酮、胡桃醌、类鱼藤酮等。

4 精油类

是一类分子量较小的植物次生代谢物质,此类不仅具有毒杀、熏杀、忌避或引诱、拒食、抑制生长发育等作用,还具有昆虫性外激素和引诱作用,多用于防仓库害虫,如菊蒿油、薄荷油、百里香油、肉桂精油、松节油、芸香精油、芜香精油等。

5 光活化毒素类

这类物质在光照下对害虫杀伤力成几倍甚至上千倍的提高,它们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如聚乙炔类的茵陈二炔等。

6 甾体类

此类具有拒食、毒杀和抗生作用,主要有Nic-1!Nic-2及植物质蜕皮酮、牛藤甾酮等。

此外,还有羟酸酯类,如除虫菊酯;木脂素类,如乙醚酰透骨草素;糖苷类,如番茄苷等。

目前,植物源农药在我国已成为一类重要农药,但与化学农药比较起来市场占有率很低,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药效反应慢。植物源农药根本上不具备化学农药用量少、见效快的优点,遇到突发性和毁灭性病虫害时,更是难当重任。另外,农民认为,用高毒农药和植物源农药等生物农药生产的农产品在市场上并没有明显的价格差,这也是部分农民不愿使用的重要原因。因此,农产品市场还要切实建立起品质检测和质量价格差的运行机制,用质量和价格的双重杠杆来调节和激发农民放弃使用高毒农药。
  其二,农民缺乏科学使用植物源农药等生物农药的环保意识和技能。新产品走向市场,最主要的工作就在于推广。因此,各涉农部门应加大对生物农药的宣传及推广使用力度,使广大农民提高环保意识,掌握其使用技能,以提高农民使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其三,植物源农药企业小而分散,品种单一,发展困难,企业易受市场冲击,在农药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势下销售困难。同时,科研和生产脱节又使产品的生产销售利润不能按比例用于产品研究开发,使植物源农药的发展无法进入正常的快速发展轨道。因此,植物源农药企业走联合之路是当务之急。

尽管植物源农药在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但由于其高效、广谱、对人畜安全及生态环境相容等特点,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也必将成为21世纪农药的主导产品之一。

相关文章

Copyright@2016-2025 陕ICP备2025067182号